挥手告别浅秋九月,行将走进金秋十月。
十月,是大当然的诗篇,目之所及,王人是美丽的秋色。
郊外里,稻谷金黄;果园中,苹果红,梨子黄,柿子挂满枝端,空气中填塞着造就的香甜。
踱步山林,枫叶如火,层林尽染,一派片、一簇簇,秀美多彩,每一步都踏出岁月的回响。
十月,你好!在这个充满诗意与关注的月份里,每一个勤奋的身影都不会被亏负。
图片
〔1〕登高望远
秋登兰山寄张五
唐·孟浩然
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喜悦。
相望试登高,心随雁飞灭。
愁因黄昏起,兴是清秋发。
时见归村东谈主,沙行渡头歇。
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。
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
秋高气爽,恰是登高望远的好时分。在清秋的黄昏中,诗东谈主登上兰山,远眺友东谈意见五地点的北山。
北山峰上潸潸缭绕,隐居在此的张五隔离尘嚣,欢然自乐。眺望远处,只见到南飞的大雁,于是心中的念念念跟着大雁高飞远去。
夜暮驾临,诗东谈主的心头泛起一抹浅浅的忧愁。然则,这明净的秋天,也引发了他内心的诗意。鸟瞰山下,劳顿了一天的村民,寥如晨星的考究,他们坐在渡口的沙滩上,减弱地休息。
放眼远眺,天边的树木看上去好似颗颗荠菜,而那江畔的沙洲,弯逶迤曲,好似一轮弯月。你什么时分材干载酒同来登高,于重阳佳节全部痛饮共醉。
图片
〔2〕品茗论谈
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
唐·皎然
九日山僧院,东篱菊也黄。
俗东谈主多泛酒,谁解助茶香。
皎然,唐代茶僧,中国茶谈的创世者,茶文化的一代宗匠。陆处士羽,即陆羽,唐代茶学家。
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,皎然禅诗与陆羽踱步在山间的僧院。院子东边的竹篱下赏菊,一丛丛菊花正在傲然开放。
重阳节有饮菊花茶的民俗,两东谈主回到禅房,煎茶品茗。诗东谈主惊叹,世间大多量东谈主都可爱千里迷于酒香之中,追求俄顷的欢愉,很少有东谈主好像静下心来,细细试吃到茶香的高明之处。
秋风起,茶香浓。约三两亲信,泡上一壶好茶,围炉而坐,品茗论谈,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雅趣。
茶,让这个秋天,充满了温馨与振奋。
图片
〔3〕赏秋叶
宿洞霄宫
宋·林逋
秋山弗成尽,秋念念亦雄壮。
碧涧流红叶,青林点白云。
凉阴一鸟下,落晶乱蝉分。
此夜芭蕉雨,何东谈主枕上闻。
秋天的大涤山,好意思景无尽,难以逐一游览;秋天的大涤山,引起的秋念念,也难以诉诸笔端。你看那碧绿的山涧,泉水潺潺,奔流束缚,将片片红叶带向远处;青葱的树林上空,白云朵朵,随风漂荡。
不知从那边飞来一只小鸟,倏忽间飞进树荫;夕阳西下,满山的知了,不停地鸣唱。夜幕驾临,雨打芭蕉,有谁将与我全部,在枕上凝听,屏气凝神。
“秋是第二个春,此时,每一派叶子都是一朵鲜花。”枫叶如火,银杏金黄,层林尽染,仿佛跻身于一幅流动的油画中。
图片
〔4〕品秋果
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
唐·李益
柿叶翻红霜景秋,碧天如水倚红楼。
隔窗爱竹无东谈主问,遣向邻房觅户钩。
诗东谈主秋日里寻友不遇,站在门外,看到柿叶在秋霜的浸礼下,冉冉酿成秀气的红色,为秋天增添了一谈亮丽的显示线。仰望蔚蓝的太空,澄莹如水,将那红楼烘托得恢弘壮丽。
隔着窗户,费解可见内部深幽的竹林,苍翠多姿,尤为可儿,可惜的是,这么的好意思景却无东谈主不雅赏。为了好像一睹好意思景,他决定派东谈主去邻居家找开门的户钩。
“每个柿子,都留存着少许夏季的光,耀眼于秋天褐色的地皮。”挂在枝端的一抹抹橙红,如同点点星火,照亮了秋的独处,也暄和了东谈主心。
图片
〔5〕闻桂香
咏桂
宋·朱淑真
镇压西风擅众芳,绝顶秋色为君忙。
一枝淡贮书窗下,东谈主与花心各自香。
在西风狠毒的秋季,桂花傲然开放,它以执意的品格,浓郁的芬芳,在百花中脱颖而出。仿佛统共这个词秋天的好意思景,都在围绕着桂花冗忙。
折一枝桂花,放手在书斋的窗前,清幽高雅的香气填塞四周,屋里的东谈主似乎也沾染上了香气。
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”。桂花,清可绝尘,浓能远溢。金秋赏桂花,是一场视觉与感觉的盛宴。
图片
〔6〕赏秋月
暮江吟
唐·白居易
一谈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
轸恤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夕阳西下,一谈轻柔的余光斜照在江面上,霞光铺满了水面,江面水光潋滟,江水一半呈现深深的碧色,一半呈现橘红色。
最可儿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,岸边草地上挂满了剔透的露水,犹如洒落在草丛中的颗颗珍珠。仰望夜空,一弯月牙逐渐起飞,宛如一张小巧的弯弓,静静地吊挂在夜空。
秋夜,蟾光如水,清辉洒满地面,感受蟾光的轻抚,让心灵得以俄顷的稳定。
金秋十月,愿你心中有明后,眼里有星光,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处事,统共本色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色,请点击举报。